過去三年,我們經歷風高浪急的COVID-19疫情。疫情為全球帶來沉重打擊! 在求生本能驅使下,或許我們產生很多無意識的情緒和行為。COVID-19為人類留下沉重的傷痛,失去依戀,有待療癒。尋求悲傷輔導的等候名單與日俱增。現在全球走向復常,我們的情緒是否也在復常中?本系列探討無意識的情緒和行為,以及正視悲傷的重要。
開學至今,不足兩個星期,已有三名學童自殺,令人心痛不已。逝者的家人、同學、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人士,無論是直接或間接,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衝擊。本集淺談如何在遇到突發不幸事件(例如上年音樂會事件, 意外或學童自殺等), 我們怎樣有效擔任聆聴者角色,協助當事人尋求進一步支援,避免造成進一步心理創傷。
四年一度的奥運會,在巴黎剛結束,無論取得佳績或否,健兒們皆面對一個重要人生課題:我的下一站是往何方?你是否也處於這人生交义點呢?當决定開展新的人生跑道,如何守護自己精神健康,迎接新生活呢?誠邀大家觀看以下三個精神心理健康短片,協助大家作出明智抉擇,砥礪前行,活出精彩人生!
2024年7月22日是世界腦健康日,旨在提升我們對大腦神經系統和相關疾病的認識。而今年的主題是大腦健康的重要和預防措施。早於2022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出版一份有關「腦健康」的立場書,標題是“Optimising brain health across the life course: WHO Position Paper” 。我暫且把它翻譯為「終身優化大腦的歷程」。它們指出「腦健康」這個課題,一直沒有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 過去兩年多,我們致力推動精神心理健康和腦健康,現在已經製作超過170多套網上教育短片。其中一個系列是關注腦健康。此系列是由五集短講組成,旨在讓我們認識大腦的奧秘和掌握守護「腦健康」的方法。讓我們明白各自擁有「不凡」腦,有責任做自己健康腦的主人,守護及優化腦的成長和發展歷程。最終成為自己的「腦」闆,活出智慧和美麗的人生。
每年七月便是各項公開考試的成績放榜的日子。收到成績單的同學,想必百感交集,情緒反應各有不同。那些情緒是值得同學們關注呢?本集淺談四種的心理反應,並分享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坦然面對新的人生階段。
近日明報専訊(7月4日) 報導城市大學一項2020至2023年有關中小學生和家長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本地家長的心理健康值得關注。研究顯示如果家長負面情緒大,也直接影響子女的幸福感。過去兩年,本中心致力推動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已經作170多套短片,免費供社會大眾觀看。 深切關愛子女的家長們,衷心希望你們首先關注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從而作為孩子的好榜樣,學習關注個人精神心理健康。暑假將至,我們特別推介這系列: COVID-19︰精神衛生「復常」路 (共五集,每集片長10-15分鐘)。希望家長們善用假期,下載此系列的短片和QR codes, 直接觀看短片。善用悠閒的暑假,正視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與子女和家人建構精神心理健康智慧家庭,活出精彩人生。
六月份的父親節將至。擁有或曾經擁有父愛的孩子,相信已經計劃如何慶祝父親節。可惜,在臨近節日的前後階段,在臨床輔導工作上,不難發現一些當事人情緒特別波動,容易觸景生情。父親在我們生命中,佔着的地位有多少份量,深不可量。為人父親的你,希望成為怎樣的父親呢? 本集淺談「好」父親與精神心理健康的關係,和提升男士精神健康的策略。
當發現自己在工作環境,長期處於倦怠或精神心理困擾,也許懷疑應否辭職,選擇新的工作環境,開展新一頁。怎樣處理因職場產生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而作出重要的「去」或「留」决定呢?本文提出從四方面思考︰(1) 了解造成職場的社會心理風險因素;(2) 正視職業倦怠的訊號;(3) 反思辭職念頭;(4) 尋找化解風險因素方法。
本集從腦神經科學、老年心理學和持續學習及生活體驗三方面,提出三個策略,協助長者和其照顧者共建立良好精神心理健康和有意識的生活態度,以朝向平安自在「不倒翁」為終生目標,活好第三年齡期,縮短第四齡倚賴期。
最近接二連三發生長者或照顧長者自殺或他殺悲劇,令人心痛不安。每五位港人便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長者, 即是五人當中,有一人在經歷老年期。十年後, 比例將會變爲每三人有一人是長者。如果你是長者或在未來五至十年加入長者行列,你會如何裝備自己,無憾的渡過暮年,邁向平安自在「不倒翁」的終點,留下尊嚴無憾的印記呢?
本文淺談常見的老年心理改變, 讓我們知己知彼,共建平安自在第三齡。
過去一年多, 我製作「守護精神健康, 由自己做起」系列,致力提升我們的精神心理健康智慧 。本集回顧動盪COVID-19 的復常路和淺談如何發揮精神心理健康智慧,迎難而上,活出充滿動力的新一年 。
每次遇到困境,也是我們重新檢視自己、學習新思維和新方法的一個成長契機。本集以固本培元為目標,給我們在復常路上,注入新的動力,智勝倦怠,達至「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
過去一個月, 本地有多宗令人傷痛的學童自殺事件。有研究顯示四分之一學童患有精神疾病,並指出老師正承受龐大壓力,他們的精神心理健也需要照顧。本集嘗試從職業倦怠、學習倦怠 (burnout)和COVID-19康復後遺症的倦怠感三方面 , 探討復常路上的 挑戰。
隨着世界各地慢慢走向COVID-19的復常之路, 我們應該感到興奮和充滿希望。 可惜在復常路上, 我們看到很多令人沮喪的新聞,包括因壓力爆煲,當事人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年青人看不到未來等。本集淺談在復常路上,個人因素、外在環境,持久情緒高漲和壓力的互動關係, 可以推動發揮個人效能和表現,也可以誘發我們的情緒疾患。通過「停一停、想一想」,讓我們醒覺自己當下的狀況,不致跌入倦怠陷阱!
在COVID-19復常路上,我們仍然會遇到大小不同的狀況,令我們擔心,憂慮,甚至恐懼和害怕。究竟焦慮是否有正常和不正常的分別? 本集淺談如何分辨焦慮是否正常。
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至復常,整整三年有多,相信我們都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精神和心理衝擊。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為了支持世界精神健康日, 我會和大家一起探討 COVID-19精神衛生復常路, 主題是「跨越復常後的焦慮」。
本中心成立的宗旨是推動「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提升個人、家庭和社會整體精神健康的智慧。本公司成立的時候,正是疫情高峰期。過去艱辛的一年,我們製作了三大系列 : 「與疫同行」、「守護精神健康」和「人生轉變」(共90集) 有關精神健康短片,旨在推動「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的信念。本集回顧短片重點內容,並展望一起共創「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智慧,永續發展和傳承這個精神。
在COVID-19疫情復常後,世界各地紛紛推出「搶人才」計劃,加快經濟復甦。香港中學文憑試及各海外公開考試成績也相繼放榜。相信有部分同學、家長或在職人士正計劃移居外地或到內地進修或工作。我們怎樣知道自己及家人是否適合在異地開展新的人生一頁呢?本文淺談到異地進修、工作或移居的思想和情感裝備,從而在面向人生重要抉擇的時候,同步守護個人及家人精神心理健康。
在過去數集,我們初步認識喪親的痛苦和影響悲傷復元的因素。只有明白哀傷歷程各種挑戰,我們才可以給予哀傷者高敏感度的適切支援,陪伴他們從悲傷中破繭而出。本集淺談依戀模式和面對失去的適應方法互動關係,進一步瞭解悲傷狀況,及調整面對失去的心態和檢視應變的方法,迎接悲傷復元的破曉時分。
失去至親或者生命中重要的人, 我們的悲傷復元歷程都不一樣。但從「依戀」理論 (attachment theory)和臨床研究顯示, 我們和逝者之間的依戀模式, 可以影響我們復元歷程。本集淺談如何辨認識自己和逝者的依戀模式, 協助自己從悲傷中破繭而出!
每年七月便是各項公開考試的成績放榜的日子。收到成績單的同學,想必百感交集,情緒反應各有不同。那些情緒是值得同學們關注呢?本集淺談四種的心理反應,並分享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坦然面對新的人生階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 (2022), 全球有超過10億人在流動。面對移居外地, 展開新生活的人士, 基於個人的經歷、移徙旅程、新地方的政策、生活和工作的改變, 壓力感也相應提升。本集淺談如何守護自己精神健康, 迎接新生活。
最近有新聞報導, 一些悲傷者嘗試透過人工智能(AI)重塑逝世的至親的音容和以往的對話。他們希望捉緊和逝者的聯繫, 舒緩失去至親的痛楚。本集淺談如何面對和處理逝者和自己的關係,讓自己能夠健康平穩過渡悲傷歷程。
近日,一個大型商場發生突發性不幸傷人事件,導致兩名商場客人重傷不治。受害者的家人和親友、商埸的工作人員、客人和社會人士,相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衝擊。
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我們為何恍如失去了自己呢?通過腦神經科學角度,本集淺談悲傷對大腦的沖擊,以及大腦如何招架失去的痛苦。讓我們聆聽大腦的呼喚,創造條件,協助大腦重繪與人聯繫的腦神經地圖。
喪親之苦,儼如墜進激流,波濤洶湧,前路渺茫。在慰問傷痛者,有一常用慰問語「節哀順變」。我們真的明白「節哀順變」的改變歷程嗎?本集淺淡「節哀順變」的挑戰, 理解當事人的需要,及如何給予高敏感度的適切支援。
過去三年,COVID-19為全球帶來沉重打擊。現在全球走向復常,但是COVID-19為人類留下沉重的傷痛,有待療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顯示,截至2023年4月12日,全球確診病例高達7.6億,其中超過689.7萬人死亡。尋求悲傷輔導的等候名單與日俱增。COVID-19帶給人類一個重要衝擊,就是失去依戀。本集探討悲傷及影響悲傷復元的因素,以及正視悲傷的重要。
過去三年,我們經歷風高浪急的COVID-19疫情。在求生本能驅使下,或許我們產生很多無意識的情緒和行為。現在社會漸漸走向復常路,我們的情緒是否也在復常中? 本集淺談情緒的產生,可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兩個途徑。只要我們創造空間,感受當下感覺,便可以從無意識的本能反應,走向有意識的層面思考和作出適合自己的重要人生決定。
我們每一天都是駕駛一架「情緒腦」快車,作出不同情緒反應和決定。有些時候反思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期然自嘲或責怪自己「黐咗邊條線! 」。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大腦在0.1秒內已經開始處理訊息,大約0.35秒大腦已經完成評估這個訊息, 啟動身體作出相關反應。我們的大腦儼如一級方程式車手,作為自己大腦主人,我們認識它的潛能嗎?本系列旨在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主管情緒的大腦區域和情緒神經迴路,為自己建構適合自己的情感世界,成為情緒安穩的一级方程式大腦領航員,漫步人生路!
「鴻圖大展」是指建立宏大的基業, 遠大的設想或理想。 落後在人生起跑線,可以鴻圖大展嗎?本集探討如何使我們的腦能夠鴻圖大展,建立良好網路,讓我們活出豐盛人生!
由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我們怎様可以達致不斷地優化自己的腦健康,使大腦能夠有效地發揮效能,讓我們活出精彩人生呢? 根據腦神經科學、精神病學及心理學的研究和個人體驗,我提出一個終身美麗「腦亅123口訣!
口訣一:「避」險
口訣二:「保」險
口訣三:「冒」險
為何我們的腦是不平凡,可以稱之為「不凡」腦呢?根據腦神經研究,我歸納大腦至少有五大力量,能夠讓我們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 發揮潛能,活出精彩人生!
第一集淺談我們的腦是擁有豐富的資本,要做好「腦」闆,便要學懂如何守護和增加自己的腦本,不要輸掉它!本集「腦」吾「腦」分析壓力環境和腦健康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壓力。
本集探討做「腦」闆,我們有「腦」本錢嗎?我們可以從先天及後天的兩個角度,了解天賦予我們的「腦」本和後天靠我們自己去發展的「腦」本。通過探討由嬰幼期、青少年、成年到老年階段的成長過程,我們會明白成長過程充滿危與機。大腦發展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應用它,我們才可以守住「腦」本,做自己的「腦」闆。
「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 」系列二的主題是關於腦健康。透過「我要做「腦」闆」的五集短講,讓我們做自己健康腦的主人,守護及優化腦的成長和發展歷程,各自擁有「不凡」腦,活出智慧人生。
「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 」系列一的主題是焦慮。本集(第五集)是焦慮系列的最後一集,我將會整合四集的精華,推出安心前行1 2 3口訣,讓我們安心接 “焦” ,安心前行,迎接未來。
「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 」系列的主題是關於焦慮。本集(第四集)淺談長時間處於世界疫情 (Covid-19)壓力源下,我們如何調整個人思維模式,協助自己走出過度焦慮的困局。
COVID-19 是本世紀重大疫症,引發連串嚴重壓力事件,使人人自危,焦慮不安。本集淺談壓力與焦慮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守護精神健康, 由自己做起」系列的主題是焦慮。本集﹙第二集﹚淺談在世界疫情 (Covid-19) 的衝擊下,我們的焦慮情況。探討廣泛焦慮症﹙經常焦慮 ﹚ (GAD) 的成因及檢視個人的焦慮狀態。
根據本年六月出版的世界衛生精神報告( 2022) ,全球在大流行 (COVID-19) 的衝擊下, 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常見疾病發病率增加了25% 。令精神疾病患者增加了近10億人。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在未來數週,我將推出「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系列,淺談如何了解和照顧自己的精神衛生。本集的主題是焦慮。
自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每一個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及心理衝擊。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六月剛發佈的世界衛生精神報告,指出要向所有人享有精神衛生服務轉型。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了解及照顧自己的精神衛生方面加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未來數星期,我將分享「守護精神健康,由自己做起」系列。
家居隔離令下,家人日夕相對,在守護家人健康前提下,如何避免衝突?口訣123幫大家掌握共處和獨處之道。
疫情反覆向上,作為緊密接觸者,在家居隔離,如何在家安心照顧染疫家人及自己呢?如何在獨處及共處中取得共識,和諧共存呢?
家居隔離容易使人產生焦慮及幽閉恐懼症狀,如何預防及應對?
移居壓力知多少?為何建立“個人”精神健康急救箱?
支援心靈受創傷人士 : 見證突發性不幸事件
移居,移民或到外升學皆是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
抉擇前有甚麽因素考慮和心理裝備呢?
如何面對我的DSE成績單
Copyright © 2022 Dr SP Chan Psychotherap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re Limited 陳瑞冰博士心理治療及精神健康教育中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版权所有